Day 5996 关于天猫魔盒 1S+ 系统降级的笔记

家里有一台大约 2014 年购买的天猫魔盒 1S+(型号 M10),经过多年的使用和多次系统升级,操作已经变得非常卡顿,还要在每次开机时被迫看我从来不看的综艺节目、国产电视剧的广告,更不要提 YunOS 曾经在命令要求下随意删除用户自行安装的第三方软件的黑历史了。

好在,同样由于经过多年的使用,该型号的天猫魔盒早已退出阿里的日常维护设备列表,相关的破解等工作也已由爱好者们完善,经过搜索、查找资料,成功将系统版本降级回出厂的 2.4,现在操作比最后升级的版本流畅许多。现将相关操作笔记如下,供个人及其他人参考。

注意:本文不是教程,您需要具有一定 Android 刷机操作基础才可以参考本文,本人不对由此造成的任何后果(包括但不限于硬件损坏、变砖等)负任何直接或连带责任。

继续阅读 “Day 5996 关于天猫魔盒 1S+ 系统降级的笔记”

Day 5993 为 Windows 10 环境下的 InDesign CC 2015 配置专用字体库,解决需要使用 InDesign 时 Windows 10 安装大量字体后效率低下的问题

场景说明:

由于某些工作需求,时常需要使用 Adobe InDesign CC 2015 经手一些排版文件,为此系统中需要安装 3000 多种字体以适应不同印刷品的需求。

在 Windows 10 之前(Windows 8/8.1 不清楚是否存在这个问题),安装这个量级的字体,不会对操作系统的日常使用造成明显影响,除了在需要枚举字体时会有一定程度的拖慢(如 mspaint 中输入文字时点击字体选择下拉菜单、notepad 打开“字体”对话框时)。

Windows 10 起,微软似乎对系统的字体枚举与渲染机制进行了一些修改,当安装如上量级的字体时,不仅在需要列出字体时会拖慢,甚至在打开许多系统组件时都会发生拖慢现象,如:每次(不仅仅是初次)打开 cmd、notepad、mspaint 时,都会需要十几秒的时间才能打开。由于本人工作杂糅各种事务,故系统组件的拖慢是不可忍受的,而由于工作仍然包含排版文件的处理,不安装这 3000 多种字体又是不可能的。 继续阅读 “Day 5993 为 Windows 10 环境下的 InDesign CC 2015 配置专用字体库,解决需要使用 InDesign 时 Windows 10 安装大量字体后效率低下的问题”

Day 5795 Windows 网络共享换用户名密码连接出错的笔记

情况说明:

连接过一个带密码的 Windows 网络共享后,即使使用 net use * /del 删除了 IPC 连接(有时候甚至提示『列表是空的』),再次采用其它账号密码连接同一共享时,Windows 提示:

不允许一个用户使用一个以上用户名与一个服务器或共享资源的多重连接。中断与此服务器或共享资源的所有连接,然后再试一次。

或者

指定的网络文件夹目前是以其他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映射的。要用其他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连接,首先请断开所有现有的连接到网络共享的映射。

原因:

Windows 对共享连接的凭据进行了缓存,即使断开了 IPC 连接,仍然需要过一段时间等待缓存失效。

解决方法:

在管理员命令提示符下执行以下指令:

net use * /del /y && net stop workstation && net start workstation

第一段删除所有活动 IPC 连接,第二段和第三段重启 Workstation 服务,即可立即清除缓存的凭据。

Day 5789 关于 QQ for Windows 另存为文件时扩展名消失问题的笔记

情况描述:

1、通过 QQ for Windows 向另一方(同为 Windows 环境)发送文件,如:计划书.docx ;

2、对方如果使用『接收』,文件进入预先设置的 FileRecv 文件夹,则文件名可正常保留为 计划书.docx ;

3、对方如果使用『另存为』将文件保存到其它位置,则会注意到如下几个特点:

(1)文件类型为:All;

(2)文件名变成 计划书 ,扩展名 .docx 消失。

临时解决方法:

在 Windows 文件夹选项中取消『隐藏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勾选,之后再另存文件时即可保有后缀。

该问题应为 QQ for Windows 的设计缺陷。

Day 5774 翻译练习:虚拟机与沙盒的区别

按:今天在群里有人说起虚拟机和沙盒,一群人纷纷表示虽然大体知道二者的不同,但说不清具体有什么区别。本文从比较概括的角度说明了二者的异同,包括微软在 Windows 10 中引入的『沙盒』应用。虽然虚拟机和沙盒依据实现的不同,不能被本文的描述一概而论,但可以作为对二者概念的入门参考。

原文链接:https://askleo.com/whats-the-difference-between-a-sandbox-and-a-virtual-machine/

Sandboxes and virtual machines share some characteristics, but they are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technologies. I’ll look at both from a high level.

沙盒和虚拟机有一些共性,但它们其实是从根源上便大相径庭的两种技术,本文将从一个比较概括的层次进行分析。

Sandbox versus virtual machine: can you provide a brief overview on the differenc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关于沙盒与虚拟机,能否对其异同和优缺点进行一下简要的说明呢?

Sandboxes and virtual machines are two different technologies that share enough characteristics to make them easily confused.

One could confuse matters further by referring to a virtual machine as the ultimate sandbox. That would be an accurate statement, but it really only stirs up the mud in what is already muddy water.

Let’s look at the three scenarios: the default case without either, a sandbox, and a virtual machine.

沙盒与虚拟机是两种不同的技术,但由于二者的共性,使得二者很容易被混淆。

也有人将虚拟机视为一种终级沙盒,从而使得二者的区别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尽管这种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准确的,但同时也会将浑水搅得更加浑浊。

让我们首先来观察三种场景:二者都不存在的情况,沙盒,以及虚拟机。 继续阅读 “Day 5774 翻译练习:虚拟机与沙盒的区别”

Day 5762 有关 Hadoop 集群 Datanode 系统盘损毁后重建环境的笔记

身边有一套没什么人用的系统,后端采用了 Hadoop 一式三份存储数据文件。

某日,Ambari 报其中一台 Datanode 的 Heartbeat lost,且不论通过任何方式远程连接均报 Connect refused,多次尝试无果后前往机房,发现硬盘 0 闪红灯,经核对厂商说明,并重新启动服务器看阵列卡报告,确认该硬盘已故障掉盘。

由于集群尚有另外两台 Datanode 在线,且重要文件亦有本地备份,决定采取重装系统并重新同步所有文件的形式进行维护。

本文是给自己的笔记,不是教程,由于本文记述的是摸索过程,如果您有相似的情况需要处理,请不要直接按照本文步骤进行操作

继续阅读 “Day 5762 有关 Hadoop 集群 Datanode 系统盘损毁后重建环境的笔记”

Day 5731 关于 Win10 网络连通性被随机阻断问题的笔记

了解该问题起源于 V2EX 的一个帖子,也不知道在乱搞什么东西,正好最近在本地的环境也不时见到 Windows 10 的机器明明可以上网、但网络图标就是显示成『无 Internet』的地球,原来是因为这个。

原帖下方有一个目前(按:本文发布时)可用的解决方案,是通过修改检测域名的方式进行的,不涉及其它回复中动系统文件的形式。

但是不知道是博主忘记了,还是并没有这个意识,要修改的注册表路径里的斜杠都没了,相关的项也是截图的形式,这里做个文字形式的备考。

相关注册表路径: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NlaSvc\Parameters\Internet

修改项目:

项:ActiveWebProbeContent 值:Microsoft NCSI

项:ActiveWebProbeContentV6 值:Microsoft NCSI

项:ActiveWebProbeHost 值:www.msftncsi.com

项:ActiveWebProbeHostV6 值:ipv6.msftncsi.com

项:ActiveWebProbePath 值:ncsi.txt

项:ActiveWebProbePathV6 值:ncsi.txt

Day 5730 WordPress、Nginx 与伪静态的笔记

前一阵子把网站用的主机迁移到VPS,终于有自己的主机可以用了。人穷就是没有办法,虽然一个月只要不到100元,但之前用的虚拟主机一年也只要100元,对于过去贫穷的我来说用VPS搭网站是不可想象的。

配置好之后貌似可以正常访问了,直到 Cloudflare 的月报告诉我说有成堆的 404 和 50X 错误才觉得不对劲,一看,是忘了配置伪静态规则,所有的博文点开都是 404,虽然大部分博文都可以不用点开就能看全文,但错误报告总是不那么好看。

由于过去用的都是 Apache,新装的 Nginx 不是很会玩,找了一堆伪静态规则,不是这里不能显示就是那里访问失败。(这里要说明的是很多伪静态规则都是以 WordPress 装在根目录下为前提的,对于我这种装在子目录里的情况不适用。)

最终在这里找到了解决方法:

location /blog/ {
index index.php;
try_files $uri $uri/ /blog/index.php?$args;
}

重启 Nginx 服务,现在一切看上去都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