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788 凌寒之心

冬至过后,仿佛是一夜之间,还能用多穿几件单衣糊弄过去的天气的面孔立即变得严峻。每夜都要在冰若寒窟的被窝中用体温将梦乡烘热,翌晨再将自己从层层包裹的温柔乡中拔出来。在这北方而不足够靠北的地区,刚刚过去的几个冬天都是用保暖衣和薄毛衣作为内衬应付过去的,然而今年却显得格外冷,还真有些2012的味道。

顺便说一句,没有戴棉手套就骑着电动车顶着风去买大米真是糟糕透顶的体验。

因为自己业务不熟练之缘故,为单位所做的网站除了纰漏百出外,就是浪费了很长的时间。问过了主任,由专业人员制作的老网站也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这次从页面设计到代码适应,所有环节几乎从0开始的自己花了一个半月还要多,原则上我对得起自己每天自动加班一小时。

因此,原定于2011年一月上线的、自己的新网站,连续几周都停留在20%的进度上,终于没有了按原定计划开站的可能性,只好先做了跳转,并把旧网站传上去充数。两端必要数据同步完毕、删除旧主机数据的时候,看着如飞一样在屏幕右下方、FTP Raw Message Frame上掠过的DELE指令,心中唏嘘不已:砍树容易栽树难。

正如新主页无法上线般,很多其它的事情也被迫放下。以我个人的性格,一般不会轻易放弃某件自己本来喜欢的事情、而专心去做自己喜欢也好无奈也罢的其它事。后者往往会消磨人的意志,顺带着连对前者的爱一起消磨掉。曾经说过决不欠帐的自己,先是因为无暇而暂停,然后因为偷懒而惰动,继而,经过那一段忙得不行的日子之后,爱意几乎已流失殆尽,曾经如此亲切的面容,如今也像陌生人一样冷冰冰。如果现在再勉强去拾起,那已不是为了曾经的梦想,而是天经地义的欠债还钱。

时间过得飞快,饭否回来一个月了,我也重新成为饭否用户一个月了,鉴于免翻墙、速度快、省流量、圈子比较干净等一系列缘故,位于海外的Twitter帐号留下来欣赏中国传统物质文化遗产——敏感瓷。讽刺的是,当我终于觉得饭否不会再回来而去买了主机(虽然主要还是为了新主页)放上dAbr后,不到一个月饭否就回来了,带着部分改进却仍然保持原汁原味的界面,dABR只好留下来用来看各种政治八卦。

话说回来,由于是初次参加工作,涉世经验匮乏,办错了一件很难修正的事情:没有将工作QQ和私人QQ分开,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混乱。自己的群消息设定,除了个别为「完全阻止信息」外,其余均为「来消息时显示消息数目」,问题是看到有带数字的括号就会想点开(应该算强迫症的一种吧),只好把两个信息最频繁的漫画组群改为「只保存不提示」。这样做的结果是,成功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改掉了我上班时间因为看到有未读信息就开群、结果机器卡住的杯具发生,也曾一度让我以为这两个群真的没人了。直到两个星期后,因为有点事情要问而在晚上打开QQ,才略微改变了这一印象。

重新开群,用公式化的言辞将要问的事情快速问完后,突然有兴趣看接下来是否有有趣的切入点。幸运的是几分钟后就出现了一个,在如此寒冷的夜晚,一个冷笑话成功把她逗到了——至少屏幕上的信息字面上如此。过了几秒钟后,屏幕上蹦出了另一个熟悉的名字,而随之而来的信息果然有自己偶尔在担心的成分。也罢,这是正常的,我这么对自己说,因为缺乏交流而忘记彼此是经常的事情。

饭否关门、还没有找到稳定上Twitter的通道那段日子,我暂时转去用了新浪微博——那时候腾讯好像刚把滔滔关掉不长时间。在那里,我曾用手机上行一条信息——「一位善解人意的大姐姐,一个少言寡语的务实派,一只会不时过来黏人的小猫,以及一个怎么也够不到的洋娃娃」。关于这个,需要解释两点:一,这里面没有neta;二,前三条中有一条我忘了说的是谁了。至于要说的,则是她确实是那个「怎么也够不到的洋娃娃」,或许不会完全对我失去印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估计也仅此而已。

得益于一段时间以来被工作磨损,以及本来就缺乏的先天不足,我已经失去了与他人战的能力,惹不起就躲已经成为本性上还是老实人的自己的判断体。既然是传承了那么多年的话语,近朱者赤什么的还是很有道理的,与有些人是好友的人,言语和态度都会受其印象,或许包容心强的人能够忍受,但我不能,所以仅仅是在第一次被无视后,我便已经打心底开始对其产生不屑的情绪,但感谢网络把我们联在一起,所以只要不说话,所有人都会把你当哑巴。同样的理由也适用于我不再去某个地方,如果从前是勉强自己,或者试图引起他人注意,那么现在则是完全的无所谓。因为我没有文化,所以我厌倦做秀的文人,这是多么不讲理的理由,但总比有的人假惺惺地露面要舒服。主号很久没开,差点错过一条PM,不过不像以前那样蠢蠢欲动,已经是纯粹的没感觉了。这是个好兆头,我告诉自己要坚持,坚持到我自己忘记,或者被踢开的那一天。

我是否最终无法成为你们的朋友,这一点迄今仍不得而知,因为当我说话时你们仍然有人理我,这让我感到十分困惑:究竟这表示你们还能接受,还是因为我的虚情假意,而各位亦如法炮制,给我一个美丽的假象?我知道我的被害妄想症又犯了,但人是在危机感的催促下进步的,只是像我这样充满危机感却又碌碌无为,实在是连我自己都看不下去。

我嫉妒那些人生活的多姿多彩,而我只有枯燥的课本、代码和一个等级很低的洛奇号相伴,这不完全是自找的,所以我还有嫉妒的勇气。可惜就是有空的时候稍微开开游戏看一眼,因此而发出的信息也被人说成是「网瘾发作,赶快电击」、「颓废过度,人神共愤」。听人说过,世上有两种人永远没出息,一种是乱开玩笑的,另一种是开不起玩笑的,所以我最终还是忍住了,虽然实在不知道究竟是谁站在道德制高点,用出淤泥而不染的优越感向他人指点戳背,但比起这种小事,我更不愿被人指责没出息。

冬至过后,仿佛是一夜之间,凌寒的气温将一切都冷冻,各种静电和刺骨寒充斥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不过我庆幸自己尚未心死,因为M>Sense(发音为“哀莫大于心死”),总有一天我会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坚定地走下去。到那时,现在还可以相视而笑的朋友们,希望到时候也能不至完全忘却。

Day 1729 搬家,抑或回家

因为一些事情,从百度空间搬了出去,这里是我的新家。

至于标题里回家的意思,则是因为新架架在了自家服务器上,也算是暂时结束游荡回家了吧。

博客,看似如日中天的表达形式,其实说不定也在走下坡路,因为有微博在冲击人们的观念。

博客兴起前的几年,中文互联网上最常见的大概是论坛和日记本,后者差不多就是单人博客在中国的雏形。现如今,用来描述博客的词语,更多的是「官方信息」和「明星八卦」,「心情涂鸦」与「正经说话」这种印象正开始踏上淡漠的路途。

我的博客是日记本,不担心访问量,会看的也只有自己的好友们。

谢谢你们的来访。

Day 1699 幽灵店员

终于还是被特别分类了,也罢,长期不在自然要被特别看待。

诚然,像小吃店这样组织分工的汉化组,恐怕在中国都很难再找出一个来。大多数汉化组本着高效率、高出产率的初衷,秉承一般小公司的管理模式,严格执行一人或多人主催、具体做事者详细分工的原则。

这样的模式通常有两个普遍性结果:一是所有人都有积极性,好的汉化作品一个接一个的出,但工作和闲聊绝对分开;另一则是效率低下,主催没有魄力干着急,做事的人出于「反正你不能对我跨省」、「白天上班累死了,夜里哪有那么多时间给你干活」等种种想法能拖就拖,最后成品质量也不高,速度也没有什么可跟其它组竞争的可能。

小吃店与其是公司,更像是小农家庭作坊,组织形式没有公司那么正式,也不是以竞争为目的而制造产品的,纯粹是一群对东方系列有爱的人聚在一起,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对这个同人奇迹进行了解,或纯粹出于个人兴趣而做本子的翻译、做游戏的汉化。这种模式并不是09年小吃店分立出来后才存在的,更早的事情我不知道,但至少06年加入渔场汉化组时,就已经是这个样子了。

我个人从小吃店群撤退出去也不是头一次了,但这一次最彻底,在连续一个星期纠结要不要回去之后,终于还是成功坚持到了三个月后的今天。偶尔会找店里的人问问最近群内的近况,但听完之后,却越发地不愿意回到那里去。这不是什么倦怠期,某些人还在群里的话,毋宁让我彻底辞职。

我一直将小吃店内部开始出现这样那样的事情,归结于个别人的入群,这些人在专业水平上无可挑剔,但在维护原有气氛这一点上,却能一个人施两个方向的力,初期还是平衡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负面作用已越来越大于正面影响。大多数人能重新适应新环境,并越来越偏袒这些能力强的人,至于水平四五年来从未长进的我,终究逃脱不了被排挤的命运。

这是不是老实人的必然下场呢?不是,但绝对是没有能力的人的最终结局。

家中经济水平一般,所以直到98年末我才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在网海漂泊的十几年间,很少有几个地方能让拥有这样古怪脾气的我驻足一年以上。红泥巴村两年(00-01),寻梦雪后三年(03-06),这些小圈子和睦归和睦,却终究限制人的视野。

唯独东方和渔场让我认识了一篇更广阔的天空。

受传统宣传和家庭气氛的影响,曾一度对动漫不屑一顾的我,借05年远望资讯的一期杂志附带的MIDI版永夜抄认识了这个圈子。那时的渔场,很多人还在读大学,我更还是高中生一枚,所有人都还有玩心,对现实没有那么多的顾虑,直到09年初渔场闭站,每天上网,这是我必去的地方。

不过这个世界上果然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的。

小吃店作为一个非盈利组织,不转型或许也能存活,或许迟早要被转型成那些大路旁的汉化组。作为今年也开始参加工作的我,同样无法再对二次元世界倾注太多的爱。

迟早有一天,我不会再被以「幽灵店员」相称,连沉默的权利都没有就直接被除名,自家人是怎样处理已经没用的家伙这件事,虽然没亲自动过手,也知道得很清楚。

只望好聚好散。

Day 1696 拜托,世界上不是只有你们

全名“懒的说vc mod了,一律sdc减分,不排除升级惩罚手段”。
拜托,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你们外网用户才有权力使用eMule共享文件的。
难道我的光纤只因为是内网、需要使用带L2L功能的0.48a VCDMod就活该被你扣分么?
我不知道VCD Mod会做什么事,我只知道短短几年来已经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贡献了一点数据。
虽然这个比例在很多人看来都微不足道:U(5.01TB)/D(287.38GB)=17.84:1
eMule没有单独Ban某个用户的动能,而我幸好也只是在断头档上碰到你,算你走运。
不要老拿着自己当作世界的标杆,这世界上不缺你这一根日晷棍子。

Day 1690 天凉好个秋

前几天还回光返照般曝晒的天气,仿佛在突然之间就冷了下来。
明明看着是晴天,骑起车子时却可以明显感到雨点扑面,凉凉地,冷冷的。
一会儿眼镜上就布满了水雾,敢情满大街的人都在奇怪我怎么看前方啊。
秋天到了,又一年走过了一半多,时间过得真快。

夜闻彼林西雨,昼赏洛城东华,一生漂泊尽天地,不解何方为家
身镀流光舞影,目见沧海桑霞,万事无常莫思起,唯晓此刻当下

Day 1687 梦境

无梦的睡眠自不久前结束,倾覆而来的是乱七八糟的景象。
早晨醒来前,又做了一个无厘头的梦。
久未谋面的她,依旧是那身校服,场景却是大学的校园,
我在去学生会的路上与她碰面,谈起了读书的话题,很快便又分开了。
上一次梦到她已经是很久以前,这回又会是怎样的回光呢?

Day 1629 雨

——アメはアニメなで降りました。

外面下雨的时候,我的Twitter上就会多出这么一条来。

不过什么是アニメな呢,好像这个词是我生造出来的,不过这不是重点。

大概就是那种配合着剧情,作为背景的白静噪渲染气氛的雨吧?

我对雨天既爱又厌,后者是因为关节不太好,每到雨天都会隐隐作痛,至于前者则是喜欢那种气氛。

雨线如织,窗外的景色被灰幕涤洗得已失色,变成睡梦中的世界。

我坐在昏暗的屋里,只有电脑屏幕荧荧地发着白光,或者,什么光也没有,只有窗户构成的大长方形透进外面异界的景色。

曾以雨闲为话题写过一篇作文,偶然捞了个55分(满分60),第二次碰见这个题目时,因为偷懒直接把文章九成默写了一遍,这次却因为换了老师,只有32分,只能无可奈何地笑笑。

——这样随意地想着,拿起茶杯,发觉杯中的茶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凉透了。

凉透了。

和那个人之间的关系也凉透了。

被老妈一顿好说之后,得到了意料之内的结局。

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既然我们的相遇本身就是意外,何不在此时也意外一下。

Day 1608 随笔 その2

第二周。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没有在跟自己闹别扭了。

除了偶尔会因为需要翻译东西时找不到人帮忙而苦恼,已经没有什么怀念的情绪可谈。也许我所怀念的只是鼎盛时期最受关照的往事而已?也许只是我无论如何都不受待见而已。

云涌风起,童话经过岁月的洗礼,只留下层层包裹下的现实。往昔似乎出自真心的话语,现在看起来竟是那样地虚伪。前天是鹿,昨天是兔子,今天的今天是不变的你,在变的只有我的心境,不定的只是心中的阴晴。

我知道,我一向都是个不听话的孩子,总是在不经意之间成为绊脚石。你的岁月里,我只是勾边的色彩,旧的我去,新的他自然会来。月笼青纱,清风拂海,想必你的心中已无太多可用的忍耐。

口中虽没有那样述说,你眉宇间的无奈却早已打破了阻隔在我们之间的沉默,已经没有太多的“如果”,各退一步,迎的是天空海阔。

所以,请允许我致上最后的“对不起”,让我心中的你定格为此刻的印记。从此以后,天涯海角,各奔东西,就好似你未曾见过我,我也未曾见过你。这段右手开端的感情,微有波澜,常有宁静,如果一开始便知未来不过是蜃景,我想我们也情愿聚得开心,散得高兴。

以上纯属半夜睡不着拿着手机瞎编的东西,除了前两段,没有任何意义。

似即似离无归意,若遮若掩有倾心
等是思绪未得叙,见视惜字宛若金

Day 1607 那些不曾兑现的诺言

台式机不再用之后,其中的那块硬盘就被装到了硬盘盒里,每次一开,系统中就会一下子多出八个盘符,于是CDEFGHIJKLMNOPQ全是硬盘,甚是壮观。但那么多的字母也只代表过去,偶尔打开硬盘盒,只是为了在故纸堆里寻找些东西而已。

那天晚上处理杂志链接图,本子硬盘无论如何也无法收拾出8GB的连续空间,于是向旧硬盘求救。即便是自动化处理,速度仍旧受限于机器本身,无聊之下打开了埋在程序盘里的Mybase,这是款挺好用的个人数据库,过去的我,曾经用它代替一度风靡的网摘软件搜集零星的资料。

背后的进度条似乎也在抱怨机器性能的落后,慢慢地爬行着,无论如何也不肯自大地表示一下自己也会跑,只好打开许久未曾更新过的资料库,随意地翻着,然后,便看到了04自己年写下的文字,那年,我17岁。

文字是在中考前夜写下的,没想到自己过去还挺能扯。也是,大学三年,没有了语文课催促的动力,生性的懒惰立刻将高中时天天抱着文学杂志吃墨水的习惯抛弃了,不过就算是以前的作文,也是在60分满分制度下,忽而56分忽而21分地漂游,毕竟我写出的文字一向是无聊的,不似真正有思想或真正会考试的大大们那样功力深厚,只是有时稍微装一下十三,糊弄得过去。

头一段是说当时已经没落的石器时代。文字MUD毕竟是超老资历玩家们的东西,像我这种98年才开始上网的人,最初的记忆也就是用拨号上网的龟速去爬石器啦魔力之类的45度视角2D的MMORPG。

不论是旧日的游戏还是现在的微博,最重要的东西没有变,一直都是人、都是朋友。朋友能一生相伴的毕竟少,对我这种沉默寡言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于是一路上虽然有你,却是躲不开的来了又走了。

向后看看尘封回忆中的你,再向前看看正为新认识我而开心的他,苦笑,已经不是必然。

第二段叙说了用超旧的电脑整理磁盘的事,与本文无关。

第三段是很酸的文字,叙述了临毕业对同学们的依依不舍。

从过去到现在,我的文字中一个改不了的习惯,便是喜欢使用排比造势,不管用得好用得坏,只要一出现,必定不会少于四句,这篇里也是如此,只是最后一行一点都不工整。

而关于此,要说的是最后一句中提到的诺言。

今年中考成绩公布是6月29日,想必往年也是差不多的日子。那时我曾经计划拿着家里的DC给那些“我心目中的好同学们”留影纪念,但就像这篇博文标题所说的,最后变成了空口一说。

原因?记不太清楚了。我想大概只是因为那时的极度腼腆,所以不好意思在大家把桌子摆得乱七八糟、高兴地诉说自己终于脱离了初三复习苦海的时候去打扰别人拍什么照片。

不过也可能是跟那件事有关系。

终于毕业了,全体授课老师站在校门口,送走了他们辛苦培育了一年、两年或三年的学生们,眼光里满是复杂的感情。那一刻,许多人都非常激动,但下一刻脚迈出校门时,就变回了普通的孩子。

毕竟还是玩心太重吗。

我去了校停车场,用钥匙打开自行车锁,踏(骑?这种小细节不要在意)上了回家的路。就在这时候,迎面走来了两位眼下还可以叫做“同班同学”的女生——这个称呼的保质期应该还有几个小时。刚想伸出手去打招呼,接下来的场景让我这辈子都忘不了——两人突然冒出了鄙夷的眼神,扭头向另一个方向离开了。

这两位平常与我是学习委员与学生的关系,我从未欠交她们负责的作业。

这或许是我最终放弃为自己的初中生活留下影响记忆的原因之一吧。

读到这里,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应该是初二那年的六一之前吧,学校组织于儿童节那天下午安排活动,为我们这个节日最后庆祝一次。每个初二年级的学生都领到了一张纸票,上面写着那天的活动,并特许可以不穿校服。

然而我,却从来不知道,那天下午发生了些什么。

因为,当我在那天下午从堵车的公交上跳下、卡着人行道绿灯变红的刹那跑过马路,手中捧着家里唯一的DC,终于来到学校门口时,已经两点了。

两点是夏日往常开始上课的时间。

按理说,我应该跟门卫说一声进去,便能了解到操场上喧嚣的笑语欢声是为何而发出、那涌动的人群究竟在为何而欢乐,但我却选择了不战而弃。

家里没人,我在家里玩了一下午电脑。

从此以后,这辈子最后一个儿童节,便成为我一生中的宅之元旦(误)。

后来,高中毕业前,我会把相机拿到那个曾经丢过一只手机的学校去,并成功为最后几周的回忆摄下485张照片,大概也是出于对初中这些事情的怨念吧。

文章还剩最后一段,是文字很酸、记忆很涩的初恋宣言。

本段文字充分体现了敝人喜欢自作多情的性格,内容在此不再详述。

只是,最后曾经说过要每年给你送一份生日礼物的诺言,的确没能兑现。

只好用每年一次的QQ留言或短信代替。

写到这里,不禁为自己平淡无趣而幼稚天真的童年笑笑。

在此,却仍想用原文最末的一句作为结尾。

是一句大白话、大实话,但应该会有人跟我共鸣:

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不可能忘记,只是会想不起来而已。